中国政府网  |  省政府  |  市政府  |  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 专题1 > > 行政执法公示 > > 事前公开 > > 部门 > > 无极县发展和改革局
无极县发展和改革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22-04-22    来源:无极县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    打印
 
无极县发展和改革局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行政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无极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无极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工作方案》规定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除我局另有规定外,在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中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全过程记录,是指我行政执法人员采用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执法的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记录的活动。
第四条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应当坚持合法、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执法全过程记录包括纸介质文书资料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执法记录仪记录等方式。
第六条  纸介质文书资料记录,是指通过我的各种表证单书以及外部取得的证据、证明材料等纸介质载体,以文字形式,对行政执法事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纸介质文书资料记录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行政执法文书的使用应当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文书制作严谨规范,文书送达合法有效;
(二)调查报告类、核查报告类、调查笔录类文字资料应当记录事项清晰,写明执法人员数量、姓名等基本信息;
(三)各类表证单书的填写准确规范,需要当事人签字盖章的,应由当事人签字盖章;
(四)行政执法人员接收或留存的当事人提交的各种证件资料及复印件,应当完整、齐全、有效。
第七条  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是指通过机关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以电子数据形式,对行政执法事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第八条  执法记录仪记录,是指通过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具有录音、录像、照相等功能的便携式设备,以音频视频形式,对现场实施行政执法事项进行过程记录。
第九条  执法全过程记录按照我不同的执法类别,分别确定记录内容和记录方式。
 
第二章  行政处罚全过程记录规则
 
第十条  通过监督检查或者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材料发现案源后,承办科室填写《案件来源登记表》,详细记录登记时间、来源分类、案源提供人、案源登记内容。承办机构负责人根据案源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符合立案条件的,填写《立案审批表》,详细记录当事人情况、案发地、案件来源、案源登记时间、核查情况及立案理由,承办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指定具体办案人员,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  对于不予立案的,应当详细记录当事人情况、案发地、案件来源、案源登记时间、核查情况及不予立案理由。承办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第十三条  对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的,制作《询问(调查)笔录》,详细记录询问时间、地点、询问(调查)人姓名和执法证件号码、被询问(调查)人情况、询问内容,填写总页数和页码,经被询问(调查)人核对无误后,被询问(调查)人、询问(调查)人分别在笔录上逐页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日期。
第十四条  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书证、物证的,制作《调取证据通知书》和《证据登记保存清单》,并做详细记录。
第十五条  案件调查完毕,办案人员写出调查终结报告,调查终结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第十六条  承办科室将处罚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符合听证条件的,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送达当事人,按要求填写《送达回证》。
第十七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承办科室应当做出听证安排意见,指定听证主持人,并报主管领导批准。举行听证七日前,制作《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按要求填写《送达回证》。
第十八条  听证过程中,听证记录人员制作《听证笔录》,详细记录案件名称、听证时间和地点、听证主持人、记录员、案件调查人及所属承办机构、当事人或委托代理人的情况、听证过程,由听证主持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委托代理人逐页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日期。
听证应当全程进行音像记录。
第十九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在五个工作日内写出《听证报告》并签名,经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连同《听证笔录》一并上报主管领导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案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听证的简单经过;
(五)案件事实;
(六)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  应当进行处罚的,承办科室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事先告知书》,详细记录当事人、案件性质、立案时间、当事人涉嫌违法的事实、处罚理由、依据和内容、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主要意见、承办科室复核意见或者听证主持人意见,承办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二十一条  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提交案件审理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制作讨论记录,详细记录会议时间和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讨论过程、讨论结果等,会议全体参加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二条  对于经批准决定进行处罚的,承办科室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经审查后,报主管领导批准。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
(四)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三条  经立案调查,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的,将结果告知被调查人和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第二十四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办案人员当场调查违法事实,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进行申辩的,办案人员将申辩情况记入笔录。
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送达当事人,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日期。
《当场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种类、罚款数额、时间、地点、救济途径、行政机关名称,加盖行政机关印章。
第二十五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按下列方式执行:
(一)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填写《送达回证》,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
(二)无法直接送达的,也可以挂号邮寄或者特快专递送达。应当注意保存挂号邮寄回执、特快专递回执,作为送达凭证。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已经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对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的情况进行记录,留存相关资料。
当事人不依法履行处罚决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在行政处罚决定中,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的,承办科室应当适时对改正情况进行核查,并做好文字记录,同时进行音像记录。
第二十八条  行政处罚案件办结后,填写《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报告》,详细记录案由、案件来源、当事人姓名或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住所或者住址、案源发现时间、案发地、立案时间、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执法人员及执法证编号、简要案情及查处经过、行政处罚内容、处罚执行方式及罚没财物处置情况,办案人员和办案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结案。
 
第三章   行政检查全过程记录规则
 
第二十九条  行政检查过程中形成的如下记录应按规定形成案卷:
(一)案源登记相关材料。承办机构接到举报投诉材料、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材料、上级交办案件、其他部门移送案件等。
(二)承办机构根据以上案源材料,提出行政检查意见,报主管领导审批,形成立案材料。
(三)承办机构根据主管领导的审批意见,随机选定承办执法人员,审查被检查对象的相关材料。
(四)需要对被检查对象检查的,向检查对象发送的《检查通知书》证明材料。
(五)需要对检查对象进行询问的,制作询问笔录;需要对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的,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需要对物品进行鉴定的,鉴定结论等证明材料。
(六)依法由当事人或证明人签名的提取物品原件、资料原件清单。物品资料返还当事人的证明材料(如签收等)。
(七)检查终结后,应当出具详尽的检查报告。被检查对象如果涉及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转为行政处罚程序或依法移交,并做好相关记录。
(八)证明相关人员签收的材料,如通知书上的签名及接收时间、送达回证等。
(九)承办机构认为有必要归档保存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行政检查全过程记录的制作应符合档案有关规定。
 
执法记录的管理与使用制度
 
第三十一条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承办机构应当在执法事项办理完毕之日起30日内,将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纸介质文书资料和音像记录资料归集形成案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归档、保存。
第三十二条  执法记录仪记录的音像记录需要作为证据使用时,应当按照有关视听资料证据的规定,转化至相关存储媒介中并制作说明附卷。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根据需要申请查阅、复制有关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的,经承办科室的主管领导同意,可以查阅、复制和使用。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当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申请查阅相关执法记录资料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记录信息,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管理。
 
执法记录配备、使用、管理和监督规则
 
第三十五条  根据执法工作的需要,承办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具有录音、录像、照相等功能的便携式执法记录仪,为执法全过程记录提供保障,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第三十六条  办公室负责执法记录仪的统一配备和维护,为我需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现场执法的有关承办机构提供保障。
第三十七条  执法记录仪必须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方可使用,严禁私自使用和外借。
第三十八条  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实行“谁佩戴,谁负责”的原则,使用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第三十九条  使用人员应当做好执法记录仪使用前的检查工作,确保执法记录仪无故障,电池电量充足,内存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并按照当前日期、时间调整好设备时间,保证执法记录仪的正常使用。
第四十条  执法记录仪一般情况下佩戴在使用人员左肩部或者左胸部等有利于取得最佳音像效果的位置;对需要重点摄录的内容,可以使用手持方式进行或将执法记录仪固定于特定位置。
需要重点摄录的内容包括:
(一)现场易灭失或事后难以调取的证据;
(二)当事人、证人的言行及面貌特征;
(三)现场与当事人、证人约谈以及询问内容;
(四)凭证特征;
(五)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第四十一条  使用人员使用执法记录仪,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开启执法记录仪摄录时,应当首先告知当事人。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们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过程录音录像。
(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言语文明礼貌、行为合法规范;主动亮明身份,出示县政府统一印制或经备案的执法证件。
(三)执法记录仪记录信息应当完整、客观、真实记录信息要反映执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执法事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等。
(四)在办公场所以外实施执法行为的,应当记录该场所地点的明显标志,如标牌、门脸等;没有明显标志的,应当记录周围标志性建筑或门牌号,并口述所到场所的名称。
(五)执法记录仪开始记录后,在同一执法地点不得断续记录,不得任意选择取舍或事后补录,不得插入其他画面;在不同地点、时间,进行同一执法事项的,可以使用执法记录仪断续记录
第四十二条  音像记录制作完成后,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自行保管,应该在24小时内按要求将信息储存至执法信息系统或者专用存储器。
第四十三条  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执法记录仪的日常维护,要求按照规定做好执法记录仪的保管和养护,避免因保管和养护不当造成损坏。因故障或损坏不能使用的,由办公室及时安排维修。
第四十四条  机构负责对执法人员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重点监督以下违规行为:
(一)在应当佩戴执法记录仪进行执法活动时不佩戴、不使用执法记录仪,或者不按规定进行记录;
(二)删减、修改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原始声像资料;
(三)私自复制、保存或者传播、泄露执法记录;
(四)利用执法记录仪记录与执法无关的活动;
(五)故意毁坏执法记录仪或者存储设备;
(六)外借或拆卸执法记录仪;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四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无极县发改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实施。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