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省政府  |  市政府  |  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 专题1 > > 国土资源专栏
《无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无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    打印

无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无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12月31日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石政函[2024]120号),现予以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各项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编制本规划

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县域为无极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501.98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东起省道S234,南沿滹沱河,西至西外环路,北至北外环路,总面积68.31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城市性质

生态皮革和绿色家居生产基地,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四、规划目标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修复、整治,加强全域全要素资源统筹,将无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乡和谐、产业高效、魅力宜居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至2025年,初步实现“实业强县、幸福无极”的发展目标。农业空间质量持续提升,木刀沟、滹沱河两岸生态空间得到显著提升,城乡建设提质提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中心城区跨木刀沟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至2035年,全面建成“实业强县、幸福无极”。农业空间更加优质,耕地规模、质量与布局实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人居环境更加宜人。城乡空间更加集约高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县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展望至2050年,全面形成富有活力、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城市竞争力和服务标准显著提升

五、划定“三区三线”

筑牢国土空间底线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7.41平方千米(47.61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5.34平方千米(39.801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2倍以内。

六、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

农产品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东部、东南部、东北部地区,包括七汲镇、南流乡、里城道镇、郭庄镇、东侯坊镇、高头回族乡、郝庄乡,该区域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为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城市化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域西部、中部、西北部地区,包括无极镇、北苏镇、张段固镇、大陈镇,该区域是实现城市集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

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协调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深化城乡统筹,加强全域空间管控,构建“一核两轴三点、一带两廊两片”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一核两轴三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区,是全县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及产业服务中心。全面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加强中心城区辐射力、带动力。“两轴”即国道G338(海天线)区域发展轴及国道G515(定浚线)城镇发展轴。“三点”即中心镇,包括北苏镇、张段固镇、大陈镇。重点加强产业集聚,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构建“一带两廊两片”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一带”指老磁河生态景观带,重点推动生态修复。“两廊”指滹沱河生态景观廊道和木刀沟生态休闲廊道。重点突出河流的重要生态价值,以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提升河流的生态服务功能。“两片”指两大农业片区,包括东部特色农业示范区和西南部粮食生产基地。

八、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功能结构

落实和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三条控制线,将全县划分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4类一级规划分区。严格落实市级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以资源利用为主导方式,遵循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基本原则,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九、优化城乡布局

围绕“一核两轴三点”的城乡格局,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增强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小城镇功能,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乡)-中心村-基层村”的五级镇村体系结构。强化中心城区作为县域的现代服务和创新引领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北苏镇、张段固镇、大陈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三个中心镇对西部、南部、北部三大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乡镇人口、产业、土地有序向中心镇集中。完善一般镇(乡)基本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其面向农业现代化的农科服务、物流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功能。发挥中心村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向中心村配置,补齐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短板,适当提升设施标准,培育村庄特色产业。适度控制基层村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完善基层村道路、市政、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配套,逐步引导村民向中心城区、周边镇区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

发挥中心城区创新和综合服务优势,以河北无极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载体,引导村镇工业用地整合集聚,优先保障产业用地空间,重点支撑生态皮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家居、专用车厢体和新材料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

十、中心城区

以“北进南优”为目标,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心一廊两组团多带”的空间结构,重点向北优先发展。规划城镇人口14万人。

一心:指县城服务中心,为县域提供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城市中心。中心城区跨木刀沟向北发展,建设县城北区生态宜居组团,弥补县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以高品质公共服务为依托,重点发展商业商务、文化创意、酒店业等现代服务业。强化职教服务产业功能,促进城市产城一体,职住平衡发展。县城北区与县城南区共同打造无极服务中心,提升县城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一廊:指依托木刀沟形成的生态休闲廊道,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形成城区城市绿肺和重要休闲活动空间。

两组团:指县城北区组团和县城南区组团。北区组团是无极城区跨木刀沟向北重要发展空间,规模约4平方千米,为新建地区,北区组团功能与南区错位发展,重点布局公共服务、职业教育等核心服务职能和文化创意、研发孵化等产业服务职能,补足现状城区服务短板。南区组团规模约10平方千米,基本为现状地区,以零售商业、休闲娱乐功能为主,通过城市更新逐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

多带:指依托科技街、产业大道(中心城区段)等道路构建城市绿廊,形成兼具通风和游憩的魅力空间。

十一、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塑造

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充分发挥文物古迹的重要历史教育意义,提高历史文化资源感知度,展示无极历史文化内涵。

尊重平原大地景观风貌特征,发挥滹沱河、木刀沟等自然水体对城乡风貌的塑造作用,强化乡村田园、自然水体与城镇开发和谐相融,加强对城乡空间形态、自然廊道、建筑风貌等引导管控,塑造美丽城乡景观风貌。

十二、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

强化区域快速交通网络体系依托津石高速、京昆石衡联络线高速等快速接入石家庄环路系统,提升干线公路建设水平改造和提升农村公路。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系统,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结合产业落位、村庄建设等发展诉求,充分保障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条件。

健全城乡供水体系,优化供水格局,完善供水管网,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加强全县各类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韧性,建设和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与应急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面向多种灾害风险的综合防灾体系。

十三、规划传导和实施保障

按照乡镇行政边界,对乡镇规划编制单元提出主体功能定位、生态空间、农业空间、镇村空间、区域重要设施等指引要求,明确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布局要求。

各专项规划需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指标、标准和重大设施布局等核心内容。相关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同时其主要内容纳入详细规划。

划定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和开发边界外编制单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按照县级统筹、综合平衡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各单元之间的指标统筹调配机制。

强化规划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结果,对本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因国家、省重大战略和项目实施、重大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灾害需要修改规划的,规划编制机关可以按程序修改规划,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从规划编制、规划传导、规划审批、规划实施监督等多个环节,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各项行为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施评估。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