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省政府  |  市政府  |  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 走进无极 > > 无极历史
无极县古代墓葬
发布时间:2020-07-01    来源:无极县
【字体: 】    打印
侯坊陵
侯坊陵,高耸如山,传为古迹,在今县城西7.5公里处。《太平寰宇记》载,西汉景帝刘启九子刘胜,受封中山靖王,食碌万户,侯坊一带曾为刘胜封地。后来,刘胜七世孙受封资亭侯,其甥(姓名业绩无考)死后葬于此地,号侯坊陵。陵上多金鏃,村人往往于雨后拾得之,偶尔掘得铜器、傍壳、陶盆、陶瓮、陶篮、陶罐、鱼骨盆、板瓦等物。据专家分析,此地属殷 (商一西周)遗址,总面积1.8万平方米。70年代遗址上留有高9米、面积2000平方米土丘,俗称“打疙瘩”,今以铲平,建成工厂。以侯坊陵命名得村庄皆以此陵方位定为东侯坊、南侯坊、北侯坊。
南池阳汉墓
在今县城西北3.5公里南池阳村西北隅,靠近木刀沟南岸。1975年5月农村取土时发现。墓高2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3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是一座多室券顶砖墓。墓室南向,平面呈“凸”字形,以砖砌筑。全室分前后两室,前室东西两侧并有耳室,墓室南有狭长墓道,前室西部有两个盗洞,后室(即主墓)内放两具漆棺,东西并列,东为男主人,西为女主人,在墓主人周围放有五铢钱、铜削、漆盒。前室正中放彩绘漆案和陶耳杯,两侧并有鎏金铜饰、绿釉方形四层陶楼和长方形三层陶楼各以件。东耳室有厨夫俑、井栏、陶鸡、陶鸭、九莲灯等,西耳室全部室陶瓮。此墓虽早年被盗,但墓内遗物仍有200余件,尤其是四层釉绿方形陶楼,在国内罕见,对研究东汉以来建筑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省、地考古专家认定,此墓南侧尚有一座土丘,内为砖墓,有待发掘。
西汉汉墓 
位于今县城东6公里西汉村北磁河东岸。1987年5约月20日农民取土时发掘。墓穴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长3.25米,宽1.6米,面积5.2平方米。墓穴四壁由菱形花纹砖砌成,砖长31.5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墓穴东南角有入口台阶,长宽各80厘米,未发现棺木迹象,只有零碎骨骼。出土文物有黑陶壶、陶盘、陶碗、陶罐、陶钵等饮食用具和炊具,有7枚西汉五铢钱,1枚新莽货币。经省、地考古专家认定,此为东汉时墓。
甄氏墓群
位于今县城西12.5公里处史村西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甄氏墓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河北一带的名门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1957年地面存土坟丘26个,历经平整造田,今存6个。1957年,农民取土时挖出东汉后期甄谦墓和北魏时甄凯墓,出土铜器、青瓷器、彩绘陶俑等文物上百件,主要有象征侍从奴仆的陶俑、石俑以及陶楼、陶壶、陶罐、陶鸡、陶鸭,还有罕见的铜镜、车马器、玉带钩等物。各种器具制作精巧,栩栩如生。出土之石砌拱门(石门)、甄谦买地券和甄凯墓志,对研究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甄氏家族成员官高位显,累世因袭。据史书记载和出土的墓志铭佐证,甄丰、甄邯、甄韵、甄举、甄阜、甄逸、甄琛、甄备、甄像、甄惕等人皆葬此处。
今县城东北11.5公里处(今无极县南流乡境内),传有甄氏墓地。此处曾出土墓志和文字砖,当地甄姓居民藏有家谱,但均在“文化大革命”中销毁。墓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原有土丘9个,高约2.5米,土丘前两旁有文武石人和石兽。1969年被深埋地下。民国《无极县志》载:“后魏甄琛墓在(县)东北南流村”按甄琛乃甄凯之父,其葬地当在史村。如果这里实为甄氏墓地,是否系分支,尚待查考。1977年文物普查时经对留存的几快残碑考证,证实明、清时代有不少甄姓族人葬于此地。
元黑军元帅何缙墓
俗称何家坟。位于西关北侧约100米,南北约200米。1956年地面尚存土坟丘8个,有古柏1棵,碑4通,计:大元故黑军元帅何公(缙)墓、元故藁城深泽临邑曲阳尹何伯川墓、元故 赦授从仕郎新进淦尹何公(渊)墓、元故滋川渔逸何体仁墓碣铭。四碑皆立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元故滋川渔逸何体仁墓碣铭由奉训大夫监察御史薛泰撰,简述其家史。何氏门生李留可、王述古等立石。1958年农民挖土时发现砖砌墓穴,出土有青瓷器、陶器、铜钱之类文物数件。至1960年,全部铲平为耕地。 
政策文件: